王安石晚年诗词( 三 )


”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 , 无一不给人以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 。
满树繁花竞相开放 , 满池花影摇曳迷离 。
“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 , 这里移用于杏花 , 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 。
一个“各”字 , 表明在诗人眼中 , 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 , 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 。
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说:“荆公爱看水中影 , 此亦性所好 , 如‘秋水泻明河 , 迢迢藕花底’ , 又《桃花诗》云:‘晴沟涨春渌周遭 , 俯视红影移鱼舠’ , 皆观其影 。
”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 , 如此刻画 , 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 ,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 , 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
三四句议论抒情 , 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 。
这两句对偶精工 , 如陈衍《宋诗精华录》说:“荆公绝句 , 多对语甚工者 , 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 。
”这两句托物言志 , 耐人玩味 。
“春风吹作雪” , 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 , 落英缤纷 , 似漫天飞雪 , 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 , 比喻生动 , 浮想联翩 。
即便是春风轻拂 , 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 , 它凋谢了 , 零落了 , 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 。
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 , 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 。
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 , 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 。
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 , 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 。
“南陌”繁华 , “北陂”僻静;“南陌”热闹 , “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 , 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 , 碾成尘土 , 满身污秽 。
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 , 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 。
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 , 两次拜相 , 又两次罢相 , 最后退居江宁 , 寄情于半山 。
罢相之后 , 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 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 , 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 , 人言不足恤 , 祖宗之法不足守” 。
一“纵” , 一“绝” , 呼应紧密 , 激浊扬清 , 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
王安石是宰相中的读书人 , 到晚年 , 他的绝句尤好 。
曾有人言 , 唐代以后无诗 , 此论太极端了点 。
王安石晚年的绝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 , 在议论入诗上 , 他的议论与描叙结合得很紧 , 而且议论不浅白直切 , 而是含蕴有味 。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8922.htm#3
【王安石的古诗】王安石的诗,请给提供几首 。
王安石(1021-1086) , 字介甫 , 晚年自号半山老人 , 抚州临川人 。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 , 曾任过地方官 。
神宗时为宰相 , 创新法以改革弊政 ,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 。
后辞官退居南京 。
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文学成就颇高 , 影响甚巨 。
其诗长于说理 , 精于修辞 , 常运用散文句法入诗 。
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 。
词虽不多 , 却风格高峻豪放 , 感慨深沉别具一格 。
有《临川集》 。
五绝·梅花 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
七绝·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 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七绝·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