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缺乏古诗词审美意识( 三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清朗的景物,自然的天籁,轻松愉悦的身心,甚至闻的见空气中的味道,感觉到空气中的湿润,闭上眼睛读者已经脱离了身边的尘嚣 。
形象之美是无须分析讲解的,只要有视觉,能感受,所以,教师只需要问一句:你觉得美吗?为什么? 二、风格迥异的感情美 。
诗词往往以情取胜,以情夺人 。
欣赏诗词,品味古人优美的感情,旷达的人生,百折不挠的意志,能调节学生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旺盛的斗志,去善待自我,直面人生,迎接挑战 。
欣赏诗词中的感情,实际上也是在欣赏另一种人生,情感的体验是深入作者内心的最好途径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悠然恬淡的闲居心情,新奇比喻中淋漓的关怀之情,满腹寂寞凄凉的欲言又止,缠绵的思念,豪迈自信的进取激情,胸襟宽广可纳百川的磅礴大气,视死如归的豪气,象细雨象长风象无语的新月,或温润或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
读这样的诗,就是和各种各样的心情,和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在共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
激情荡漾固然是一种美,理性沉静的思考更是给人以启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人生坎坷的达观,对未来的坚信,对...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器乐演奏是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器乐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
乐器技能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手指的触摸动作来完成的,其手、足、眼、口、脑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大大激发大脑的整体协调能力,是全脑教育的有效方式 。
中小学器乐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基础性教育 。
器乐演奏的形式及其训练是有章可循的 。
诚如詹姆士·墨塞尔所言: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 。
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音乐领域,在这个领域内,它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 。
课标明确提出,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学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这就告诉我们,音乐教师是审美教育的实施者,不仅仅单纯向学生传授音乐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音乐能力 。
器乐教学作为一种全方位的音乐教学活动,是眼、耳、手、脑的协调动作 。
实践证明,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小学器乐教学是从小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
下面就试从就器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的做一个浅显的阐述 。
一、器乐演奏影响学生素质1、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
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
因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们逐渐拥有音乐的耳朵 。
无论欣赏器乐录音还是欣赏现场演奏,学生都要用耳用脑专心聆听,去除任何杂音,让心安静下来 。
当然,这些习惯不是一日所能养成,需要在音乐教师精巧的设计之下,悉心培养才能完成 。
例如,有这样一节器乐欣赏课,教师让学生们欣赏器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师先在初听前给学生号角的音响,学生一下安静了,教师设计了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初听(乐曲中有些什么特别的音响,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学生有了目的后,仔细在音乐中捕捉,于是他们听到了号角声、听到了欢笑等等,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引入乐曲名称进行更深层次的听赏 。
2、培养学生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器乐欣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音乐也不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