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 三 )


3.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2〕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 。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
【注释】〔1〕征铎:行车铃 。
〔2〕槲、枳:皆树名 。
是山中野生灌木或乔木 。
〔3〕杜陵:在长安城南,见前注,此处代指长安 。
回塘:曲折的池塘,可能是指曲江 。
也是代指长安 。
【解题】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亦称楚山 。
传说汉初“四皓”隐居此处 。
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未年诗人离开长安时 。
【简析】此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
诗人选取寒秋时早行时于驿站中的所见所感 。
表达了愁旅而思乡的情感,章法构思皆是标准的律诗模式 。
此诗成名主要在于第二联的成功 。
诗人选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现羁旅之思景物组合成一个意境,有声有形,形象感极强 。
诗人将十个名词,一一对应,一气排开,形成一联 。
句式新奇 。
而从总体看,这一联在诗中,又不是诗人刻意为之所致,而是自然而然的直书所见,它是行人对景物的一种条件反射,而这也只能是愁旅者的反应,因而,它又体现了诗人苦旅旅之感 。
在这一幅山中早行图中,行人之心与路途之景交汇在一起 。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注释] [驿]驿站 。
[更著]又加上 。
[一任]任凭,不在乎 。
[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
[碾]轧碎 。
[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 。
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 。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
初中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
②黄云:乌云 。
③曛 :昏暗 。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 。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
)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
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