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诗词( 六 )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
古人拜年礼仪图片诗句? 古人如何过年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 。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必然有春节 。
凡是华人,必然想着过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
或称元旦 。
这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故又称“元日”“元辰”“端日” 。
近代使用阳历后,将阳历的一月一日称元旦或新年,将阴历的一月一日称春节 。
改称“春节”,始自辛亥革命后,时间也不过一百多年,但春节的渊源很久,《礼记月令》载:“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命乐正习舞 。
”这个周天子过的“元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 。
所以说,春节距今至少也有两三千年的成文历史 。
古人是如何过年的呢? 主要是:迎年、拜年、节日活动、打鬼、娱乐 。
迎年:祭祖,缅怀祖先 。
正月初一,要把祖宗牌位供在正厅,除在中堂、祠堂祭祖外,也有上坟祭祖的,主要是到坟地烧香、上供、叩拜 。
祭祖以后,根据历书所示吉利方向,点燃灯笼火把,奉香鸣鞭炮,开门出行,摆上供品,迎接喜神 。
接着,人们向喜神方向走去,遇庙烧香叩拜,祈求一年的吉利 。
过春节必放爆竹 。
放爆竹是为了驱鬼避邪 。
《清嘉录》卷一云:“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病,谓之‘开门爆仗’ 。
”爆竹种类很多,由单响、双响、金铖炮、三角炮、二踢脚、多响爆竹、大龙炮、冲天炮等 。
清人百一居士《壶天录》载:“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 。
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乏家即食维艰,索逋孔亟,亦必爆赛数声,香焚一柱,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尚类然也 。
”由此看来,放爆竹迎新年,是为了除旧岁、卜来岁、祈求平安 。
拜年:拜年又称“走春”、“探春”,是春节最突出的特点 。
明人陆容《菽园记》称:“京师元旦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 。
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
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 。
”亲戚多,关系多,拜不过来,让仆人送名片,或送福字,这就是“泛爱不专”的反映 。
在明清宫内,还流行团拜 。
《点石斋画报》中的清朝官府新年团拜图就是上述官场活动的纪录 。
描写过年的古诗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
3、《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5、《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
6、《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
7、《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8、《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
10、《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
11、《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
12、《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
13、《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