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成也萧河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五 )


萧何辅助吕后,诛杀韩信 , 很符合汉帝“固根基”的方略,是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 。刘邦对萧何更加恩宠,加封五千户 。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由来 。
韩信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成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 。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 。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全由于同一个人的作为 。
扩展资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幸桓雒泻诺娜?,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 。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 。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 , 但都没有被采纳 。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 , 便改投刘邦 。
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 。但是 , 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 。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 。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 , 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 。
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 , 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 , 只封了个“淮阴侯” 。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 , 被人陷害谋反,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 。
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 。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也萧何败也萧
出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 , 绐信曰:‘虽病强入贺 。’信入,即被诛 。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之语 。”
事件
韩信年轻时带剑投奔项梁,默默无闻;后隶属项羽 , 也只做个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未采纳 。刘邦入蜀时,韩信弃楚而投汉,依然默默无闻 。只任迎宾小吏 , 却因犯法被处斩刑,刀口下出狂言 , 惊动滕公夏侯婴,荐为治粟都尉;是萧何发现了韩信这奇才,但仍未获重用 。军至南郑,韩信自觉出头无日 , 便随众将逃亡 。萧何未及请示,便月下追韩信 。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也逃亡了,刘邦惊怒 。过了两天,萧何回来,刘邦且喜且怒,骂道:“你为什么也逃跑了?”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 。”刘邦得知他去追韩信,又骂道:“将领们跑了数十人,你没去追 , 去追韩信,是假的 。”萧何说:“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大王若只想称王汉中 , 就用不着韩信;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可同您共谋大事的了!”于是劝刘邦选择吉日良辰 , 斋戒设坛,隆重拜韩信为大将 。一夜之间,韩信从一无名小卒而位冠三军,这就是成也萧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