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春望( 三 )


层层推进 , 环环相扣 , 由忧国到思家 , 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 。
读罢全诗 , 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
此诗以深沉凝练、言简意多闻名 。
遣词用字 , 精当准确 , 含蕴丰富 。
...
古诗春望 。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诗词大意:参考译文1:国家已经破碎不堪 , 只有山河还在 。
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 , 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 , 早已满目荒凉 , 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 。
虽然春花盛开 , 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 , 而是让人流泪 , 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 , 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 , 听了鸟鸣 , 不仅不高兴 , 还让人惊心 。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 , 家里已久无音讯 , 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
由于忧伤烦恼 , 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 , 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
参考译文2:故国沦亡 , 空留下山河依旧 , 春天来临 , 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
感叹时局 , 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 , 怨恨别离 , 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
战火连绵 , 如今已是暮春三月 , 家书珍贵 , 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 ,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
展开全部...
杜甫的古诗《春望》的诗意展开全部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 , 安史叛军攻陷长安 , 肃宗在灵武即位 , 改元 至德 。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 , 被叛军俘至长安 , 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 , 身历逆境思家情切 , 不免感慨万端 。
诗的 一、二两联 , 写春城败象 , 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 , 充溢离情 。
??全诗沉着蕴藉 , 真挚自然 , 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 , 眷怀家人的感情 。
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 , 情景兼备而不游离 , 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 , 内容丰富而不芜杂 , 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
”此论颇为妥帖 。
“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 , 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
七月 , 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 , 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 , 去投奔肃宗 。
途中为叛军俘获 , 带到长安 。
因他官卑职微 , 未被囚禁 。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 , 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 , 充溢离情 。
全诗沉着蕴藉 , 真挚自然 。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 , 城池残破 , 虽然山河依旧 , 可是乱草遍地 , 林木苍苍 。
一个“破”字 , 使人怵目惊心 , 继而一个“深”字 , 令人满目凄然 。
司马光说:“‘山河在’ , 明无余物矣;‘草木深’ , 明无人矣 。
”(《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 , 实为抒感 , 寄情于物 , 托感于景 , 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
此联对仗工巧 , 圆熟自然 , 诗意翻跌 。
“国破”对“城春” , 两意相反 。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 , 对照强烈 。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 , 意思相反 , 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 , 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 , 先后相悖 , 又是一翻 。
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 , 而纵横变幻 , 尽越陈规 , 浓淡浅深 , 动夺天巧 。
”(《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