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韵的形成过程( 七 )


58、司马逸客 《雅琴篇》愿持东武宫商韵 , 长奉南熏亿万年 。
59、吕温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忆尔山水韵 , 起予仁智心 。
60、李乂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风泉韵绕幽林竹 , 雨霰光摇杂树花 。
61、储光羲 《贻阎处士防卜居终南》石门动高韵 , 草堂新著书 。
62、羊士谔 《酬卢司门晚夏过永宁里弊居林亭见寄》幽亭来北户 , 高韵得南金 。
63、韩仲宣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云浮宝马 , 水韵香车 。
64、吕温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郑相公》雅韵人间满 , 多惭窃和难 。
65、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芳名动北步 , 逸韵凌南皮 。
66、马戴 《宿翠微寺》积翠含微月 , 遥泉韵细风 。
67、刘孝孙 《咏笛》凉秋夜笛鸣 , 流风韵九成 。
68、钱起 《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 , 奉呈元相公》兴来文雅振 , 清韵掷双金 。
69、李夔 《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阮籍蓬池上 , 孤韵竹林才 。
70、李峤 ...
古诗词特点展开全部 近体、古体】格律诗 , 包括律诗和绝句 , 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 古人这么叫 , 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 , 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 , 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 , 到唐初成熟 。
唐以前的诗 , 除了所谓“齐梁体” , 就被称为古体 。
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 也称为古体 。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 , 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 , 每首的句数也不定 , 少则两句 , 多则几十、几百句 。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 , 律诗规定为八句 , 绝句规定为四句 , 多于八句的为排律 , 也叫长律 。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 , 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 , 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 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
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 , 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 , 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 , 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
五言多不押 , 七言多押) , 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 , 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 , 是古体不讲平仄 , 而近体讲究平仄 。
唐以后 ,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 , 不过未成规律 , 可以不管 。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 , 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
【用韵】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 , 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
宋人增广《切韵》 , 编成《广韵》 , 共有二百余韵 。
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 , 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 , 其中平声有三十韵 , 编为上、下两半 , 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 , 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 , 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 , 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
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 , 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 , 比如东和冬 , 江和阳 , 鱼和虞 , 真和文 , 萧、肴和豪 , 先、盐和咸 , 庚和青 , 寒和删 , 等等 。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 , 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 , 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
古体诗的押韵 , 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 , 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 , 混在一起通用 , 称为通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