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诗词中的菊花意象( 八 )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分析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 , 诗人们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情感 , 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比较固定的内涵 , 负载着特定的情感 , 作为经常要赏鉴古代诗词的高中学生 , 我们不可不知 。
1. 菊花——坚贞高洁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 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 , 但作为傲霜之花 , 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 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 , 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
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 , 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 , 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 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
2. 梅花——傲霜斗雪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 , 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 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 , 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 百花皆后香 。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 既是咏梅 , 也是咏自己 。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 , 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 , 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
3. 松——刚直坚毅松树也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 众人讴歌的对象 。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 慎勿作桃李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 , 李白写诗规劝他 , 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 。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毅刚直 ,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
4. 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 ,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 , 借以表达爱情 。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 ,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 莲子青如水 。
”“莲子”即“怜子” , “青”即“情” 。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 , 语意双关 ,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 , 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 , 见莲不分明 。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 , 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 , 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 , 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
5. 梧桐——凄凉悲伤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 , 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 , 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 , 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 , 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 , 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 , 一点芭蕉一点愁 。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
6. 杜鹃鸟——凄楚哀伤古代神话中 , 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 , 自己隐居山林 ,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楚、哀伤的象征了 。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 , 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 , 不胜凄断 , 杜鹃啼血 。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 , 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 , 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 , 伤心欲绝 。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 , 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 , 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
7. 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 , 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 , 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