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真出家诗词( 四 )


由于精心的保护,《清世祖实录》金黄色的绫面到现在还像新的一样 。
在该《实录》卷一百四十四,这样记录着:“顺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辛亥朔,上不视朝 。
免诸王文武群臣行庆贺礼 。
孟春时享太庙,遣都统穆理玛行礼 。
壬子,上不豫……丙辰,谕礼部:大享殿合祀大典,朕本欲亲诣行礼,用展诚敬 。
兹朕躬偶尔违和,未能亲诣,应遣官恭代 。
著开列应遣官职名具奏 。
尔部即遵谕行 。
上大渐,遣内大臣苏克萨哈传谕:京城内,除十恶死罪外,其余死罪,及各项罪犯,悉行释放 。
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顺治帝免去群臣的朝贺礼仪,而且当日应该举行的春季第一月祭祀太庙的礼仪,也派官员前往 。
初二日,顺治帝身体不适 。
初六日,顺治帝传谕,应该由自己参加的大享殿礼仪,因为身体不适,需要派官员代祀,让礼部列出代祀官员的名单,并且因为病情迅速加剧,又传谕赦免京城内十恶死罪以外的一切罪犯 。
初七日的凌晨相当于现在零点到一点这段时间内,顺治帝就去世了 。
从以上《清世祖实录》的详细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顺治皇帝被明确记载患病,是在初二日,而初六日,则“大渐”了 。
“大渐”这个词在皇帝身上应用,应该是非常慎重的 。
因为这个词表示病情急剧加重而且很危险 。
至于去世的具体时间,记载是“丁巳,夜,子刻” 。
这里,“丁巳”是初七日的天干地支记日 。
“子刻”,虽然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但在旧历的记时方法中,表示的是“开始”——记时是从“子时”开始往后按子丑寅卯的顺序推算 。
所以“丁巳子刻”,应该是初七这一天的凌晨零点或一点的时候 。
中间的“夜”字,只是表示深夜而已 。
但在大部分的史学研究专著中,都解释成是初七的深夜,也就是将顺治的去世时间,拖延了十二小时 。
这样,从原始的《清世祖实录》这一史料中证明,顺治皇帝病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子刻 。
但病因未述 。
档案馆藏有的《玉牒》,则是清朝皇帝的家谱 。
它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开始记录 。
塔克世子孙后代这一支,称“宗室”,使用黄色;塔克世兄弟的子孙各支,称“觉罗”,使用红色,而且在家谱格式上,分“横格”和“竖格”两种版式 。
横格玉牒只简单记录世系,竖格玉牒则不仅有世系的表述,而且还详细记录该人的生卒和婚姻 。
记录顺治皇帝情况的《玉牒》,其去世的时间,与《清世祖实录》的记载相同,但同样没有说明病因 。
另外,档案馆还存有顺治皇帝的《遗诏》 。
该《遗诏》长五百四十八厘米,宽九十三厘米,黄纸墨迹,卷轴状保存 。
遗诏中,顺治皇帝对自己渐习汉俗、早逝无法尽孝、与亲友隔阂等事做了自责,同时宣布由八岁的儿子玄烨即皇帝位 。
这份遗诏,由于充满了自责,使不少人猜度它并非出自顺治帝,而是出自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因为自责的内容,多是皇太后对顺治帝的不满之处 。
但仅以自责内容就判定《遗诏》并非出自顺治帝,也有些牵强 。
如果沿着顺治帝的成长轨迹去摸索他的思想感情基础和思维方式,这种白责也并非解释不通 。
首先,顺治是一个初主中原的满族皇帝,对这片土地与人民、生活与文化充满陌生,要实施统治,就不得不尽力熟悉与适应它,并...
求经典诗词!不要课本上出现过的 。
比如:何意百炼钢,成为绕指柔 。
...古训《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