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叶韵是什么意思( 二 )


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 , 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 , 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
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 , 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 , 读古音就能谐韵 , 不应随意改读 。
"叶韵"或称“叶句”(叶 , 同“协” , 和谐之意) 。
叶韵又称叶音 。
由于语音发展、变化 , 后人读先秦韵文 , 有些地方便会感到不押韵 , 于是就临时改变其中某一字的读音 , 使之谐合 。
晋代徐邈、北周沈重已有改读之例 , 而南宋吴棫的《诗补音》和《韵补》始集大成 。
这种改字一般是主观的 , 像《诗经&8226;行露》上下章同一“家”字 , 朱熹分别叶音“谷”、“空” , 大为人所诟病 。
这种叶音法 , 跟后世科学地归纳古韵、构拟古音是完全不同的 。
明末清初 , 顾炎武根据《诗经》等先秦韵文韵例、古文字谐声关系以及声训、假借材料 , 离析《广韵》韵部 , 得到先秦实际韵部 , 现代音韵学进而据音理、方言、对音而构拟出古音 , 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
不过 , 叶音说是人们认识古音的一个阶段 , 其中也有确能反映上古音中字音关系、韵部分合的 , 如“下”叶音“户” , 此二字在上古确实都在匣纽鱼韵 。

【诗词中的叶韵是什么意思】

南京大学刘晓南认为叶音大多反映作音者当时的方音 , 可参看其论著 。
注意:在繁体字中 , “叶韵”的“叶”不能写作“树叶”的“叶”的繁体(草字头+世+木) , 而是简化字中的“叶” , 因为此字在古时为另一字 , 和“叶”(繁体)不同音(读xie二声)、不同义 。
...
李清照诗词中的“歹带”是什么意思?看李清照诗词中有“歹带”一...曲笔 , 历史编纂术语 。
为当权者隐瞒、曲折历史的真相 。
故为曲笔 , 与“直笔”意思相反 。
释义古时指史官不据事直书 , 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 。
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 , 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故作曲笔 。
不写自己的情感 , 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写出自己的情感 。
古时指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 , 而不直书其事的记载方式 。
引证解释史官由于某种原因 , 不据事直书 , 有意掩盖事情真相 , 谓之曲笔 。
《后汉书·臧洪传》:“昔 晏婴 不降志於白刃 ,  南史 不曲笔以求存 , 故身传图象 , 名垂后世 。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将作者曲笔阿时 , 独成 光武 之美;谀言媚主 , 用雪 伯升 之怨也 。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启祯野乘》:“《鲒埼亭集外编》记 方翼明 事云 , 秽诬不堪 , 为 王燮 曲笔增饰 。
”柳亚子 《论诗六绝句》之一:“少闻曲笔《湘军志》 , 老负虚名 太史公。
”指徇情枉法定案 。
《魏书·游肇传》:“ 肇 之为廷尉也 ,  世宗 尝私敕 肇  , 有所降恕 。
肇 执而不从 , 曰:‘陛下自能恕之 , 岂足令臣曲笔也!’其执意如此 。
”指写作中委婉表达的手法 。
鲁迅 《自序》:“但既然是呐喊 , 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 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 。
”巴金 《后记》:“我为了向图书杂志审查老爷们表示让步 , 常常在作品里用曲笔转弯抹角地说话 , 免得作品无法跟读者见面 , 或者连累发表我文章的刊物 。
”出处曲笔 qū bǐ选自:史通作者:刘知几肇有人伦 , 是称家国 。
父父子子 , 君君臣臣 , 亲疏既辨 , 等差有别 。
盖“子为父隐 , 直在其中” , 《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 , 掩恶扬善 , 《春秋》之义也 。
自兹已降 , 率由旧章 。
史氏有事涉君亲 , 必言多隐讳 , 虽直道不足 , 而名教存焉 。
其有舞词弄札 , 饰非文过 , 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 , 子野、休文释纷相谢 。
用舍由乎臆说 , 威福行乎笔端 , 斯乃作者之丑行 , 人伦所同疾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