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情境运用|( 二 )


”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 。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
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商量的、与朋友间交谈的口气与学生对话 。
如:“XXX你是怎么看的?”,“谁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的看法是……,你们觉得怎么样?”,“老师也有些想法与同学们交流”等等 。
这样的语言,使师生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为学生创建起一个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
如在上陶渊明的《饮酒》,讲到诗中的情景理的结合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作者在诗中体现的理,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调动想象力以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有同学引用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的引用《爱莲说》中体现莲花不同流合污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表明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 。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 。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决不可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灵活多变的课堂结构,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大胆质疑 。
如上《愚公移山》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请从现实生活和文本的角度进行分析 。
”学生踊跃发言,从多个层面各抒己见,学生既考虑愚公的坚持又能顾及当今最为敏感的环保话题,并引起一定程度的争鸣,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
在此我也发现同学对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关心,由此又水到渠成的引导学生保护环境 。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质疑,选择了一些有教育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对鲁提辖的行事、做法如何看待?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懂得见义勇为时也应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应鲁莽行事 。
在合作学习中,同学间互相弥补、借鉴、启发,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从中分享彼此的诸多经验与体验 。
三、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 。
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
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内心中总是争强好胜的,渴望表现自己 。
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运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的竞赛热情 。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学习法,利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景中去学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例如: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讲故事、读名著、背记格言警句、书法、听写字词、背诵古诗文、写作文片段、介绍名人佚事等等,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语文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年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成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积极地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
如在教学《包拯》时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包拯的性格特点并举例有关事例 。
学生生怕小组比赛中输了,都积极查找材料,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从中也让学生分享到不一样的学习乐趣,并充分发挥主动性 。
四、创设音乐情境,在朗读中体会情感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最基本的一种阅读方式,是语文学习的物质外壳,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 。
利用朗读书中的音乐效果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去感受意境美 。
音乐与文学本来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 。
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视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