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总结的诗词( 五 )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
)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
2.师生共同评议 。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
【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 。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 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
】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
3.学生质疑 。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
我想要一些有关诗词的文学常识 中华古代诗词文化,源于祭辞,萌于民谣,兴于咏志 。
可惜,现存最早文字辑录诗集仅有《诗经》 。
继春秋至战国衍为骚体,古雅深邃,乃先秦诗文化独秀一枝 。
秦亡而汉,乐府兴,诗苑万象更新 。
入于魏,五言腾踊,尤见“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创建辉煌 。
魏晋之交,有“竹林七贤”;西晋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东晋更有陶翁 。
此期间诗歌境界与视野得以拓宽,咏唱愈加脍炙人口 。
沧海桑田,岁月交至南北朝之宋齐,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已不一而足,“大小谢”“七言之祖”“竟陵八友”脱颖而出,田园诗、山水 诗,清逸峻秀,齐梁体堪称独占唐前春色 。
大唐盛世,亦为诗之盛世;诗律之工,音韵之秀,炼句之缜密,意境之旷远,实为登峰造极!然虽有“诗圣”冠于李杜,犹有群星灿然于千古!诗余有词,南北朝时已见其零星草色,晚唐兴于教坊,至于大宋,竟逐渐跳脱弦指之间而成跌宕之咏,可谓独领诗史风骚!词较于诗,其伸展转承有余,更见抒情遣怀之酣畅 。
两宋之时,词人千家,而晏柳苏辛,拔高耸之标 。
另谈及词牌格律千余,实乃前人不古,后人每每作茧自缚,遂成填词之风 。
诗词演绎于元明,日益迎合民间文娱需求,于是,“街市小令”“村坊小调”勃然而兴,终绽放出一代曲赋奇葩 。
有云: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
概以为,此乃诗词境界广义之论;就其狭义而论,未必尽然 。
明代高启诗,上有汉魏之高亢,下有唐宋之俊秀,颇具承前启后之范 。
叹青丘,文惹忌讳,险人弄谗,值壮年时罹患腰斩 。
与其说“唐后无诗”,毋宁说“文字狱”兴焉,而后无诗 。
至于清代,诗人也众,诗卷也浩繁,但多熏于附庸浮滑之气而欠失品格,故精品传遗者不啻凤毛麟角 。
乾隆诗万余,未见一二传咏,夫何足论哉!然 风韵气节可景仰者,还属龚自珍、板桥诸人 。
写的是古诗活动总结徜徉诗海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 。
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
首先,我们小组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