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诗词摘抄( 二 )


8、五月初五,泪罗江边,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 。
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
9、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 。
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 。
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 。
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
10、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 。
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
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
摘抄跟中国传统节日(元宵、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有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春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清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中秋等节日均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重阳《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元宵节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
——宋 张耒《和端午》十五夜望月--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还有就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关端午节的摘抄 。
(急)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
展开全部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
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一天 。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关于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
”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
”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