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夜晚房子的诗词( 二 )


嗾:怂恿 。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
”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
描写“房屋”的诗词有什么?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刘禹锡著 。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
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
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 。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 。
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圣,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
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
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
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
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 。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
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没有无学问的人 。
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 。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一、(1—3句):《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
[6]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
二、(4—7句):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 。
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 。
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