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金丝雀的古诗词( 三 )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
”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 。
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
”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
”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
” 清代诗人袁枚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
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
”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
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
...
写“兰花”的古诗词写“兰花”的古诗词:《咏幽兰》 清·康熙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赏析】一首《咏幽兰》,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 。
兰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爱的花,喜爱她的品格高洁,清香宜人,在他的书房以及养心殿内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兰 。
在他写下的咏花诗中,也以咏兰诗写得最好 。
以咏兰寄托了自己崇尚高洁的情愫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喜爱素淡、雅致、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兰花正是这种风格和情操的和谐统一 。
兰花深厚的文化内涵,延续了兰花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了兰花的蓬勃发展 。
《兰》 宋 陆游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
《蕙》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兰花诗 古风唐 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
...
【古诗词中的愁】求:写“愁”的古诗词名句 。
谢谢 。
太多了,我曾经做过“怎一个愁字了得”课件,只宋词中就收录几十条 。
——宋词名句里的愁字句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
御街行 范仲淹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
长亭怨慢姜 夔 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
水龙吟 晁补之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
贺新郎 刘克庄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不?旧江山、浑是新愁 。
唐多令 刘 过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声声慢 李清照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
石州慢 贺 铸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