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 七 )


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爱国忧民 , 后被佞臣所害,传说于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罗江 。人伤其死,于是开始把屈原之死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 , 投“角黍”于江中,避免鱼鳖虾蟹破坏屈原遗体 , 用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 , 从此端午节也被赋予成有道德含义的节日 。
“粽子”唐代走进寻常百姓家:
隋唐时,端午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 而粽子作为端午节的标配自然也出现了很多新品种 。最著名的“九子粽” , 就是用彩线将九个粽子系在一起,寓意多子多孙,唐玄宗曾用它来大宴群臣 。
粽子的内里也早已不止是小米或大米,开始增加了糯米,而且其中还加入了枣、糖、松子、栗子、胡桃、姜桂、麝香之类的多样食材,甚至还出现了杨梅粽、蜜饯粽,以及内含香料,佐以红色蜂蜜的“绯含香粽子” 。
源于纪念屈原 。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楚国大臣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 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把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

文章插图
5、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端午节吃粽子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一种端午习俗 。相传在战国时期,屈原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石投江,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 , 就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 , 慢慢的,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变成了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 。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 , 字原 , 一说字灵均 ,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 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 。
屈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