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粽子的来历( 二 )


《食次》曰:“●: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如强汤饼面 。手搦之 , 令长尺余,广二寸余 。四破,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与油涂竹箬裹之,烂蒸 。奠二,箬不开 , 破去两头,解去束附 。”
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糭,俗作粽 。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 , 尖角,如糭榈叶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 。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 。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
现在的传统做法则是,先将粽叶(芦苇叶或竹叶等)泡湿,糯米用水泡好,以肉、豆沙、枣仁等为馅,包成三棱形、方形、枕头形等蒸、煮而成 。
可见,明朝的时候,糯米已经成为粽子的主要原料 。而现代用赤豆、枣子和糯米混在一起的粽子做法 , 则是南北朝的时候已经开始流行了 。
【粽子的形状】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 ,  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 连“裹” 的形状 , 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 。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
【粽子流派】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白米,或者杂以赤豆、枣子,蘸白糖食用 。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端 。和北方粽子的一个重大差异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预先用酱油浸渍,与肉馅相蒸,香味扑鼻 。
国内的粽子,以江南嘉兴出产的最为有名 。嘉兴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誉 。食书记载嘉兴粽子的种类和做法:
“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
“艾香粽”:“糯米淘净,夹枣、栗、绿豆 , 以艾叶浸米裹,入锅煮 。”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 , 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 , 再煮 。”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
“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金华者 , 精肥适均 。又,肉丁包粽亦可 。”
嘉兴粽子中,又以五芳斋最为著名 。国内各大城市的大型超市中 , 应该可以买到正宗的五芳斋粽子 。
【吃粽子有学问】吃粽子时,可以适当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于消化 。最好,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营养 。另外,有慢性胃肠等消化道疾病的人不宜多吃 。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传说而已,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 , 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