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的来历故事,有关于臭豆腐的来历.故事或传说(20)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 , 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在节日之夜 , 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 ,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 , 都是千古绝唱 。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 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 , 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 , 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 , 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 , 月饼象征着团圆 。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 。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 。每逢中秋,人们除了以月饼祭月外,还以月饼馈赠亲朋 。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象征 。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史籍中没有确切的记载 。但民间许多传说却道出了中秋吃月饼的由来 。在众多的传说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月饼传信息”一说 。相传元朝未年 , 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憎恨,到处都在酝酿起义和反抗 。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防止人民造反,规定民间不准私藏铁器,只准十家人合用一把菜刀 。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在中秋节时 , 将中秋起义的时间写在纸条上,夹在月饼里送给各家各户 。人们掰开月饼见到纸条,就纷纷拿起菜刀,聚集起义 , 掀起了反抗元朝统治者压迫的高潮 。为了纪念这次起义,人们每年八月十五便吃月饼且相沿成习 。另一种传说即唐太宗征北方突厥,八月十五凯旋归京 , 长安城内一片欢腾 。有个吐蕾人正在长安,他向唐太宗献圆饼祝捷 。太宗大喜,从装饰华丽的饼盒中取出圆饼,指着悬挂在天空中的明月笑道:“应将胡饼邀蟾蜍” 。随后太宗与百官共食圆饼 , 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形成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传说,唐明皇游月宫时吃了嫦娥做的仙饼,回宫后难忘美味,遂命人制作并于八月十五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