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五 )


小说基本上分了四个段落,第一段讲了方鸿渐回国后在上海的生活,作者对上海的中产阶级进行了描绘,顺带也议论留学生和老式的大家庭;第二段是去三闾大学的路上,抗战时内地的民生风情可见一斑;第三段则是在三闾大学内,作者对学术界狠狠挖苦和讽刺了一番;第四段是方鸿渐婚后的生活,这一段是全书中较弱的,作者对婚姻本身讲的不多,多注重于全书的收尾工作,完善人物形象,交代主要人物的命运 。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是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
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 。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 。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
纵观《围城》全书,赞扬肯定的地方少,讽刺挖苦的地方多,凡是这样的小说,作者必是清高之人,不与书中人物同类 。试想如果作者与主人公是同类人,深知自身生活的痛苦和不幸,落笔哪能这样轻巧 。从这一点上看,钱锺书不失书生本色,他没有成为一个小说家,而成为一个大学问家,是一点也不奇怪 。

《围城》的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初读《围城》,没觉得有多大意思 。但是作为一部名作,定有它的独特之处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接着读下去,果真,越到后面越有意思 。尤其是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语言,几次自己乐得笑出声来 。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或曾有过爱慕自己的苏文纨,或曾有过两情相悦却因误会而分开的唐晓芙 。我们对爱情充满了幻想,想着某天相亲相爱、心心相印的两个人,走进婚姻,也能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
“你的好脾气、大度量,为什么不留点在家里,给我享受享受?见了外面人,低头陪笑;回家对我,一句话不投机,就翻脸吵架 。”我们曾经或现在,也是这样,对外人客气,跟家人生气 。
【《围城》的读后感写法怎么样?】婚姻就像一座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以下总结的更有深度:
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 。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 。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想得什么学位,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才买了一个假的文凭充数;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也有人认为阐释了生活是荒谬的这一哲学命题;还有人把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斗争生活结合起来,认为这种荒谬性是由于他们精神上的围城造成的,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摆脱各种围城的束缚 。每一种理解都有道理,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