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九 )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 。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习惯 。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分层教学经验总结
于文慧
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实施了分层教学,所谓的分层教学把一部分的学生根据知识学习、能力形成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与个人愿望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分A、B、C三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难度有别的课程,实行不同目标、不同容量、不同难度、不同要求,来达到每名学生的学习的目的 。使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当然,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多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多鼓励学生向高一级的层次跃进 。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的目的 。这种教育模式大体包含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主体多层次,目标设定多层次,教学过程多层次, 。
对于本班学生来说,我首先了解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分为8组并进行分层 。大部分小组由6人组成,少数的小组由5人或8人组成 。成绩优秀的学生分为A层、中等的学生分为B层、较差的学生分为C层 。每组中都设有2名A层学生,2名B层学生,2名C层学生 。其次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对A层同学,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对B层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能完成教材上习题 。对C层同学,能进行简单的运算,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练习题,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和兴趣 。对学习目标分层是为了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鼓励A、B层学生冒尖,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同时要面向全班学生,人人都必须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力争人人都逐步“学会学习”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总之,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让他们各有所得 。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造条件,使分层教学的操作在课堂中更容易实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在数数的练习中进行了分层教学,设计一组抢答题,以分层小组为单位,我让优秀组的同学当“小老师”,同时负责裁判工作,其他组员进行抢答 。学生通过互动,在小组内进行抢答,兴趣盎然,反应热烈 。在分层练习中引进竞争机制,符合低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激起他们想要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