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如何写?( 九 )


它不像我以为得那样生涩难懂 。文中常有生动的实例,如“文字下乡”一篇提到,教授的孩子虽在学校成绩好,被夸聪明,但与乡下孩子在一起捉蚱蜢时,却远不及他们灵活敏捷,这有力阐释了一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与个人所处环境的需要有关,乡下人也并非愚的道理 。
它不像我以为的那样远离生活 。“差序格局”一篇中提到“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想想自己的生活,的确拥有与自己关系远近不同的人形成的如“波纹”般的交际圈 。
它更不像我以为的那样平淡无趣 。这本书充满了富有浪漫亦或哲理意味的句子 。“从个人说,这个世界不过是个逆旅,寄寓于此的这一阵子,久暂相差不远,但是这个逆旅却是有着比任何客栈、饭店更杂复和更严格的规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 。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为难过 。”……它们激起我对此书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发了我更深刻的思考 。
“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办法 。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 。”通过此书我也了解到,作者费孝通先生,原来是这样一位富有勇气与探索精神的开拓者,着实令我敬佩不已 。
在这本书中,还有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土社会这种中国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形成的固有结构,是保存还是被改变……大概会引起很多人的沉思吧!
《乡土中国》一书,让我收获了很多,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如何写?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第一反应是——作为一个由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孕育的子女,费孝通先生写的这本书,值得我们去读 。
文章开篇即提到“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说明中国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作为农民,自然而然的被视为“乡下人”,因为“乡下人”这个称呼,从褒义上来讲,它表示的是农民淳朴,忠厚,本心做人的性格:从贬义上讲,则带着几分蔑视,意味着农民的愚昧、木讷、迟钝、没见识、没文化、落后的常态 。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是经济基础,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其实早就奠定了中国社会“乡土性”的文化基础 。农民的生活离不开土地,自古以来,农业的'发展是在土地的基础上 。农民播种、耕田都要依靠土地 。所有的农业都离不开土地,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下人对于农业的无土栽培 。同时也说明了土地对中国社会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