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的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语言质朴,意境幽美,感情真挚,作者摄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美丽而感人的画卷 。全文以小见大,平中见奇,是借普普通通的搭石来赞扬淳朴的乡亲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性美 。我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课文3—5自然段,主要是引领学生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来感受乡亲人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和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来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并让学生学习这种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写法,学以致用,课后尝试着去寻找平凡事物中的“美”,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
对于本节课,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 。唐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中要处理好点、线、面、体的关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能比较好地踩好“点”,紧紧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点展开教学,每个部分分别体现的“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又连成一条“线”,而且这条“线”又紧扣“点”,在感受每个场景所体现的“美”时都点出这种“美”也“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年轻人和老人走搭石”的情景形成了文章的“面”,向我们展现了三幅美丽感人的画面 。然而语文教学讲究一个整体感,把每一个部分分割开来理解就缺失了一种整体美,那样语文教学就缺乏了一种语文味,所以说在教学当中要形成一个“体” 。在本课教学中,我把这“点”、“线”、“面”结合起来,让它们形成“体”,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来体会“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来感受乡亲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性美 。在教学中,我重点放在第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又通过重点品味语句“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来感受走搭石画面的美 。
二.抓字、词、句品析文章,体悟感情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句的品味,因此在教学中抓住字、词、句、段来领略、感悟、鉴赏文章非常的重要和必要,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相关的内容、相关的文化,从而体悟到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当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来品味,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还有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来感受画面美 。在品析“协调有序”这个词时,我先让学生从字面上来理解,让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通过师生合作演读“走搭石”的情景(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来深刻体会到“协调有序”的意思,更体会到一种“和谐美” 。在体会“清波漾漾”和“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描述出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通过这种方式来理解词语意思,并感受到一种画面美 。而在体会“敬老美”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了“伏”字来体会,在教学中我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伏”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简介了“伏”字的文化背景,还通过学生演示“伏”的动作,师生合作表演年轻人俯身背老人的动作的方式来让学生更体会到乡亲人们敬老的淳朴民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