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案如何写?( 三 )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 。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 。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 。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 。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 。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 。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 。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 。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