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元宵是什么场景,元宵节北方风俗有哪些?

1、元宵节北方风俗有哪些?元宵节 ,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在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中,南北方都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差异,但是也是各有特色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元宵节 , 元宵节北方风俗有很多 , 和大家介绍一下北方元宵节饮食风俗和地方风俗习惯 。
一、北方元宵节饮食风俗:
1、吃元宵
北方元宵节吃的圆子,叫作“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山楂、巧克力等,其在制作上要比汤圆繁琐一些,首先需将事先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 , 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上一层面,之后再过水,继续放回笸箩内“滚” , 这么反复“滚”上几次,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一个小圆球,方才大功告成,这样制出来的元宵,表面是干的 。
2、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
3、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 。《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 , 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 , 各家自为宴志庆 。”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
4、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 , 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
二、北方部分地方风俗习惯介绍如下:
1、山西挂花灯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 。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 。放焰火 , 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 。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 。
2、山东游艺活动
开展游艺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 。杂耍的形式各种各样,狮子舞、龙灯舞、高跷、旱船、花棍、秧歌、赶毛驴……应有尽有 , 内容以戏曲为主 。曲阜城周围村村玩龙灯,每个村的龙灯都要到孔府中表演 。孔府耍龙灯的地方在二门里大堂前 , 平时不得入内的孔府,这时也准许外人入内看耍龙灯 。耍龙灯时,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在一旁燃放焰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