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皮囊》读后感怎么写?( 七 )


前方,依然有希望,带着皮囊,一起勇闯天涯!

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皮囊》读后感怎么写?


在假期里,我的女儿邮寄了几本书,其中就有《皮囊》这部小说 。最初这本书包括作者于我而言都是十分的陌生,但女儿告诉我,在网络上对这部书的评价是很好的,让我产生一丝好奇 。就从好奇开始吧,我细细品味起来 。
在小说的开端,作者与阿太(姥姥的母亲)情感交流中揭示了题目,作者与阿太的语言交流不多,但在无形中却让读者体会出一老一少至深的情感 。从阿太不多的言语中,作者知道了“皮囊”是人的肉体,富予其灵魂,才有了生命 。这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摘自《皮囊》) 。
自70后的文学作品,描写父母的就很少了,或者模糊或者在远方,本文作者蔡崇达是个80后,父亲、母亲却如此清晰地,反复地出现在作品中,非常可贵 。
年轻时的父母因媒人介绍而相识,这是那还放不开思想去自由恋爱而结合的普遍形势,只因母亲羞涩的一笑,定下了终身 。父亲为母亲许诺要盖一座大房子,这便成了父母爱情的守望 。为了兑现给妈妈的承诺,父亲去当海员,若干年后,父亲带着用汉水浸染的收获,盖起了石板房,当人们以为父亲再次出发去当海员时,他却留下来了,在家乡做起了小生意,之后又翻盖了二层小楼 。父亲病后,母亲接手了父亲那并不兴隆的生意,积攒着又加盖了两层,成为当时小镇中人们看得见的骄傲,甚至在父亲走后,这座四层小楼也即将拆迁之即,母亲也要把房屋翻新一下 。作者理解母亲,这是他对父亲的思念,父母的爱情很平淡,有时还透着淡淡地伤,让人读着读着有想流泪的感觉 。
母亲给作者的印象是“强悍”的,这种性格的形成是因为在她还小的时候,她是家中大姐,人口多,家中贫穷,虽然贫穷是当时普遍现象,但为了生活下去,母亲爬树摘野果,甚至独自划船出海釆虾,差一点因意外失去生命 。所以,父亲后来生病,妈妈撑起这个家,母亲强悍是对生活的挣扎,是对生活的责任 。
作者对父母详尽的描写,对过往生活的追忆,抒发了自己细腻的情感,表达着深深的思念,对往昔生活的眷恋 。作者深深地感恩于生活,感恩于岁月,更感恩于富予这个有了思想的皮囊 。
其实,我们都是这个世界里的普通人,随风轻轻的来,又随风轻轻的走,如果不是自己刻意去渲染,将注定平淡无奇,那就让我们这普通的生命学会感恩吧,让我们这普通的生命绽放自己的精彩 。

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皮囊》读后感怎么写?


它有着浅黄色的封面,寥寥数字,丝毫不起眼的静静的趟在书架上 。直到看到它有韩寒、刘德华和李敬泽作序,这才让我好奇:这是本什么样的书,竟劳动这三位不同领域的大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