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二 )


3、.能和同伴探索用打击乐器表现出乐曲欢快、轻松的情绪 。
二、教学重点: 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听辨并记住各段的主题旋律 。
三、教学难点: 探索用打击乐器伴奏,体验和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大自然美妙景象 。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听(完整听赏全曲)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 谁能告诉老师,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几处没有音乐旋律伴奏的声音?(教师提示是在乐曲开始、结尾、还是中间?)
生:听到了蝉声、蛙声和溪水,……乐曲开始、中间、结尾共三处 。
大家再来听一听这神奇的声音,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开始、中间、结尾的音效,并让学生模仿
师:大家学得很好,老师都陶醉了,可是你们觉得和音乐里的声音一模一样吗?(解释音效) 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 。
师:同学们请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 。(可能有:《美丽的大森林》《森林的早晨》等) 师: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真好听,音乐家也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教师出示课题——《森林狂想曲》
(二)复听(听辩情绪)
师:这首乐曲这么好听,你们想不想再听一次?
老师有两个要求:
1、音效出现时起立模仿
2、思考:有几个主题出现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分别唱一唱这三个主题
师:这三个主题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速度稍快,旋律跳跃
三、(再听)听辨结构
阶段目标:听辨乐曲结构,了解曲式特点 。
1.记忆主题
师:现在我们在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 。同学一起听音乐表演(第一主题坐着拍腿,第二主题二人对拍,第三主题晃动身体,音效部分模拟自然声音)
2.听辨多段体结构
师:同学们听辨得非常准确,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 。我们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个主题 。将三个主题曲式结构用字母排列出来 。。除三个主题外,听到的声音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现 。如:≈
找两个小组写出自己的答案 。
教师播放全曲 。(课件6)
四、小组表演探究
1、根据学过的歌曲选三首创编回旋曲式
2、用手中的乐器每组演奏一个主题

《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聆听音乐《森林的歌声》,能从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
2、 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音乐记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