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在气候学上是如何划分的,立秋是怎么算的啊

1、立秋是怎么算的啊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即为立秋 。
立秋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意思是说立秋过后 ,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 。接着 , 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
各地立秋习俗:
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 。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 。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 , 体重减轻叫“苦夏” 。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 。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 。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 。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 , 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
立秋(autumn begin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 。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 。秋,揪也 , 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 , 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 。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 , 秋天开始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
楼上的有明显错误,8月6号也可能是立秋哦!
立秋日期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 , 21世纪C=7.5,20世纪=8.35 。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6.8136,8月6日19点31分是立秋 。

立秋在气候学上是如何划分的,立秋是怎么算的啊

文章插图
2、立秋的气候学含义是什么?在每年阳历的8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 , 即为立秋节气 。历书上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 , 阴意出地始杀万物 , 按秋训示,谷熟也 。”立秋后,谷物成熟 , 气温渐渐下降,月明风清,秋高气爽 。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