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怎么写?( 五 )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 。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 。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 。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 。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 。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 。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 。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
【赏析2】
这是一道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作者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 。
说到“著名诗人”,并不是说他做诗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写诗四万,我们也不称其“著名”),而是说他做的诗非常“经典”,现存其六首诗当中,便有两首顶级绝句,除了《登鹳雀楼》之外,还有那首《出塞》(又名《凉州词》),都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寥寥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浑壮美的山水图画 。其气象毫不亚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付回”;而其笔法的“随意”、“直白”,又能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相比 。《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论诗道:“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