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怎么写?( 六 )


我们有时习惯于另辟蹊径、故作高深,反而把诗句弄得不伦不类、生涩怪病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来时的路 。唐诗的高明就在于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后,诗词中强用生词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纠其实质却十分苍白,还不如一位老农直来直去一吼一哭来得快活!
以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词时这样讲:“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诗贵在清新自然 。“汉人”玩儿惯了文字游戏,反而不如“满人”的“返璞归真”了 。(当然这话有点绝对) 。
而《登鹳雀楼》的高明之处,更是在于结句,不经意间引出了“登高――望远”的哲意来 。哲理诗在宋代比较流行,很多文人做诗也力求挖出哲理来,然而“相请不如偶遇”,与其刻意地“编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市,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由于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 。
【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 。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 。可惜鹳雀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 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 海内外 。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
21世纪初,中国人重建鹳鹊楼 。有关方面报道,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鹳鹊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减力墙框架结构,设计高度为73.9米,总投资为5500万元,截至2001年,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预计2002年底,这座九层高楼将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 。
鹳雀楼与同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风景胜地的普救寺相隔不远,这两大著名人文景观成为当地的旅游支柱 。
【讲解】
这是一个自信的诗人、在一个民族的自信时期写下的一首自信的诗,貌似简单却博大,它必定产生于中华民族的上升时期与个人的上升时期,二者缺一不可 。“白日、山、黄河、海、千里目、楼”,每一个意象都是一首壮丽的诗,壮丽的风光与壮丽的哲理(登高才望远)融为一体 。此诗属于中国盛唐,怕是也只能属于盛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