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作者,史记的作者是谁?( 三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二月初九/前135年―前90年/前86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 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 因此后世尊称他称为史迁、太史公 。[编辑] 生平 司马迁的父亲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谈 。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20岁时 , 他从长安出发,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巴蜀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 , 采集传说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谈去世,司马迁承袭父职,任太史令 , 同时也继承父亲遗志(司马谈临终曾对他儿子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准备撰写一部通史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 , 司马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同创立了「太初历」 。此后,司马迁开始《史记》的写作 。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震怒,满朝文武都认为李陵罪大,全家当诛,司马迁则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投入牢狱并施以腐刑,对此他曾表示「祸莫大于欲利 , 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 。出狱后,司马迁改任中书令 , 发愤撰写史书,「欲以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书名,司马迁将书稿给东方朔看过,东方朔佩服不已,将其命名为《太史公书》,后世称《太史公记》为《史记》 。「史记」原本乃各国史书的通称,司马迁的著述也正是参考战国时期各国史记所作 。但后来因为《太史公书》的影响,大约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为此书专名 。司马迁完成《史记》后 , 知道该书不被当世所容,故预先将副本存之名山,流传后世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赵翼《廿二史札记》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 , 总汇于一编之中 。自此例一定 , 历代作史者 , 遂不能出其范围 , 信史家之极则也 。」 对于司马迁的死 , 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使得卒年无法确定,死因也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司马迁一直到汉昭帝年间善终,有人认为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便隐居山野,不知所终,故无从查考 。但最有影响的说法,乃是认为司马迁之死是遭到戾太子事件的牵连,为好友任安打抱不平,故被武帝处死 。公元前91年戾太子事件发生,司马迁好友任安接到刘据发兵命令,但按兵不动,事后以「坐观成败」之罪名处斩 。任安曾写信劝司马迁多「推贤进士」,司马迁当时没有回信 , 后给狱中的任安写了一封回信,就是著名的《报任安书》 。现在,中国陕西韩城芝川镇南塬头上有司马迁祠和墓 。芝川镇西塬上高门村有司马故里、祖墓碑 。韩城民间传说:司马迁获罪后,其族人多改姓避祸 。或将「司」加一撇改姓「同」;或将「马」加两点改姓「冯」 。所以,现在芝川镇西塬一带同姓、冯姓的人 , 可能是他的同族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