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作者,史记的作者是谁?( 六 )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 , 为历代传颂 。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 , 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
一、继父志,任史官
司马迁,宇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于龙门山下(在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县) 。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当上了太史令 , 开始从皇家藏书馆中整理选录历史典籍 。司马迁的祖先并不十分显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 。但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以此为荣 , 在他们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
司马谈一直准备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 。在父亲的直接教导下 , 司马迁十岁时便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 。后来,他又跟着董仲舒学习《春秋》,跟孔安国学习《尚书》 。司马迁学习刻苦,进步非常快,极有钻研精神 。
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 , 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 , 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 。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自己的身上 。司马迁低着头,流着泪,悲痛而坚定地应允道:"儿子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我一定完成您的志愿 。"
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以后,就有了阅读外面看不到的书籍和重要资料的机会 。这为他以后著史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可是,资料整理工作非常繁复 。由于当时的那些藏书和国家档案都杂乱无序 , 连一个可以查考的目录也没有 , 司马迁必须从一大堆的木简和绢书中找线索,去整理和考证史料 。司马迁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 , 费尽心血,几乎天天都埋著头整理和考证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