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景是什么,国家公祭日的由来的是什么?( 二 )


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 , 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 , 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
扩展资料: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 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 。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 , 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 ,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也是对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力的说明 。
国家公祭日,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 , 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 , 使民族精神提升,使人民更加爱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

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景是什么,国家公祭日的由来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3、国家设立公祭日主要原因有哪些抗战胜利65年之际,尽管大多中国人高呼牢记口号,但是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许多抗战遗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 也没有得到重视 。粗略估计,至今仍有百万抗战烈士下落成谜,他们的尸骨去向、详细名单以及战斗牺牲的经过没有得到确认,因此也就无从妥善安置他们的尸骨和英灵,并且对遗属进行抚恤 。这一抗战最大遗留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布了八年抗战期间的军队伤亡总数为3216079人,其中阵亡132万 。这一数字显然是缩小的、缺失的 。几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认定,中国军队阵亡563.3万人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军队损失千万人以上 。
【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景是什么,国家公祭日的由来的是什么?】由于当时国共两党缺乏战死战伤者名单的详细记录和统计,以至于大多数抗战烈士身份成迷 , 数量高达百万 。其中大多数在关内战场牺牲,其次是东北战场,再其次是远征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十万中国远征军 , 还有少量分布在俄罗斯和日本境内 。原因是战时没有仔细精心安葬,没有详细的名单统计和记载 。而抗战结束后国共处于内战期间,更是无暇进行抗战牺牲者详细统计工作,以至于问题在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提出时,已经很难有机会补救,导致上百万烈士身份成迷 。他们或是仅有名单或是仅有尸骨 , 还有许多牺牲者名单和尸骨都没有留下,宛如一缕青烟消泯在历史风云深处 。被国民党认定的百万抗战烈士在新中国是不能享有烈士待遇和抚恤的,也就无从知道他们的身世来历甚至名字 , 遗存的公墓大都在文革期间惨遭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