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景是什么,国家公祭日的由来的是什么?( 四 )


“马革裹尸还”、有名有姓有归宿 , 是百万烈士的生前梦想 。我从2001年开端,呼吁国家领导人讲话 , 全国统一鸣警报、默哀、降半旗,希望国家级、国际化、最高规格纪念抗战死难英烈和同胞 。军旅作家姜宝才长期致力于东北抗联题材创作,曾经在长春发现了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的颅骨 。抗战胜利六十五年之际,位于北京香山的北京抗战名将纪念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纪念抗战英烈 , 证明还有人不愿意遗忘和冷却 。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国家设立公祭日主要原因:
1、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
2、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
3、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

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景是什么,国家公祭日的由来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4、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义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历史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南京的大屠杀事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权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随即,当时的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抗战 。淞沪抗战结束后 , 组织了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打响 , 12月13日南京沦陷 。当时南京是中国的首都,日本军国主义为恐吓中国政府、人民和军队,让中国政府和人民彻底放弃抵抗意志,在南京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大屠杀,屠杀人数超过30万人 。当时,已经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国际法 , 在战争中杀害平民及放下武器的军人属于犯罪行为 。战后也通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国进行了审判,一部分重要战犯被送上断头台 。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未进行彻底清算,日本右翼对日本民意具有重要影响 。日本右翼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不承认有组织的屠杀行动,仅认为是部分军官和军人的个别行动 。日本历届内阁成员及许多日本议员均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
二、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义
1.首先在于牢记历史 , 珍爱和平 。
忘记历史就是对民族的背叛,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只有牢记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恶,才会时刻不忘防范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才能持续不断地激发人民自强不息,不断增强维护和平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