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怎么写?

《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知道了青蛙只有登上一座高山,才能看到大海 。设计理念及思路:
1、在本课的教学中,读演结合,通过学生的精读和自演以及教师精到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
2、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其主动阅读的愿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表演、情境的创设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读懂了课文,受到了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表演4——11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以演促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
第 1 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及大海图片) 。2、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与勤奋努力、战胜困难有关的成语、谚语或名言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你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难”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同时引出登山之难 。)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 2、交流: (1)山高:
①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想象:山会有多高?
③你能读出山的高吗?指名读,齐读 。
④“青蛙吸了口凉气”,动作体会“吸凉气”,学青蛙先吸口凉气,再说一说山的高 。
第 2 页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呢?
(2)青蛙没有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 。①交流 。
②认真听老师读这句话,思考: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③指导读:读好“没有、也没有、怎么”以突出青蛙登山之难 。
练读、指名读 。
3、连起来读青蛙的话,突出青蛙登山之难 。指名读(提醒学生注意吸凉气动作)、齐读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青蛙要想登山看海,的确很难,可通过读后面的课文,我们却知道青蛙登上了山,看到了大海(板书看到海),那它是如何登上山的呢?(板书?)
(设计意图:围绕“登山之难”精读此段,读、想象相结合,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登山确实难,为后面的明理打下铺垫 。) (二)演读4——11自然段:
1、读4——11自然段,思考:青蛙是如何登上山的?把有关句子在课文中画出来 。2、交流,动作体会“跟着跳” 。3、以第四自然段为例,指导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