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的内涵,湖湘文化的特色( 二 )


如阅读下面这段话,然后作文
世人所谓立志 , 志科名耳,志利禄耳 。每子弟发蒙,即便以此相诱 。故所夸材隽,不过泛滥于记诵词章 , 而不复知孝弟忠信为何事 。朱子谕学者,所云志不立之?。丛谔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 。教后生须将此路头,先与他指点明白 , 方得迤逦向圣贤一路上去 。请以“不作贵人,要作好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其三,现在提得最响的一个口号就是与时俱进 , 怎样的思想和行为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 , 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
二、从阅读的角度来体现湖湘文化的特色
其一是通过考试材料的选择来体现湖湘文化的特色 。考试材料的选择是个理想的体现湖湘文化特色的载体 。其中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选择古今的湖南本土作家的作品 。如2006年的文言文的阅读所选的是曾国藩的《湖南文征序》 。如单选择近代作家的作品 , 除曾国藩外 , 还有左宗棠、王夫之、魏源、陶澍、蔡鄂等人,就现当代来说,有沈从文、周立波、韩少功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湖南对作文方面的要求进行思考,湖南对作文的要求是要写出符合文体特征的文章 。那么,命题者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是否也会选择那些体裁特征非常明显的典范的文章呢?这种可能性从道理上来说也应该是有的 。那么引导学生适当地读一些典范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也有必要 。即使高考没有考到这个内容,我想对学生也是有好处的 。不过笔者不主张在复习过程中刻意去寻找这方面的资料供学生阅读 , 其实选哪个时代、哪个人的作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能读懂作品,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有了这些 , 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
三、从题型的设置上体现湖湘文化的特色 。
这一点实际上从湖南自主命题开始 , 就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从题目的设置来看,文章赏析题本身就鲜明地体现了湖南的特色 。当然,除此题外,还有其它的题也很好地体现了湖南高考的语文特色 。此外,还有语音题,去年的语音题就对普通话中湖南方言易读错的字进行了考查,等等 。
当然,从一套高考试题的角度来体现湖湘文化的特色,可以作更多层面的理解 。我在此只是谈了些肤浅的看法 。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 , 我们不主张用这种带有明显的猜题性的思考来指导复习行为,但能明确本年度高考的方向应该说对提高复习的效率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
【湖湘文化的内涵,湖湘文化的特色】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 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