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的内涵,湖湘文化的特色( 四 )


从社会心理层面,如湖湘的民风民俗 , 心理特征等 , 则主要源于本土文化传统 。这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 。
所以,探讨研究湘学者,能发现湖湘文化中的儒学正统特色,无论是周敦颐、张南轩,还是王船山、曾国藩,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都是以正统的孔孟之道为目标 。
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人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
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
其次,“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方式,它仅是湖湘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治学选择 。
第三,“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 。
第四,“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 。
“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

湖湘文化的内涵,湖湘文化的特色

文章插图
3、杜甫江阁的湖湘文化一、杜甫文化给湖湘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整个先唐,我国广大南方地区经济文化一直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秦汉时期南方地区刚刚纳入中原版图,地域文学还谈不上大的发展 。汉末唐初长达四百余年的动乱又大大减缓了这一地区地域文学的发展进程 。湖南在当时的落后程度更是令人吃惊,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指出,据《隋书.地理志》所载户口统计,大业五载(609)全省人口才二十八万 。贞观三年(639),全省人口三十一万 。即使发展到百余年后的天宝元年(742) , 户口也近九十五万 。近二十一万平方公里省境内仅有三十至九十余万人,足以显示开发程度之低,经济文化水平只落后 。《唐会要》卷六二、卷八六载,荆、益、黔中、闽中、岭南州县都属于奴隶买卖区域 。白居易《道州民》就提到: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 。说贞元中道州刺史一道州矮人岁贡京师供人取悦 。洪、潭等州僧寺内也多奴婢 。这些事例侧面反映出唐时期湘中地区的风俗愚顽、未被教化可见一斑 。
只有到了隋唐一统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时期,南方地区经济文化才获得较大的发展 , 南方文学才开始自具面目,并与北方文学逐步走向融合,而融合的主要途径就是各种各样的人员来往 。唐朝通过命官、铨选、贬谪、科举、置幕等手段来加强对南方的统治 , 保持与南方的密切联系 。同时,北方文人们的南来北访也是北方文化南输,南方广大落后地区受容先进的北方文化,形成地域文学的动态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