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原文、翻译、赏析怎么写?( 六 )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 。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 。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 。那么诗人为什么将湘神鼓瑟写得如此凄哀?大雁为什么“不胜清怨”呢?实际上诗人笔下的大雁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 。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 。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 。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又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
短短四句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 。这首诗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 。诗中没有直接说这种感受是什么 。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
《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巧妙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 。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唐代诗人 。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 。公元751年(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 。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 。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官员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 。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 。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 。近体诗中,多写景佳句,深为评论家所称道 。有《钱考功集》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