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
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 。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
4、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 。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
对比读第
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
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 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 。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 。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 。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