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高一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方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 。
教学重点
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全文中心意思的概括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文作者汪曾祺在《散文应是精品》中说:
“近几年(也就是二三年吧),散文忽然悄悄兴起 。散文有读者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在流行歌曲、通俗小说、电视连续剧泛滥的时候,也还有一些人愿意一个人坐下来,泡一杯茶,看两篇散文,这是为什么?原因可能是:
一、生活颠簸,心情浮躁,人们需要一点安静,一点有较高文化味的休息;
二、在粗俗文化的扰攘之中,想寻找一种比较精美的艺术享受 。这些年,把语言看成艺术,并从中得到愉快的人逐渐多起来,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素养正在提高的可喜的征兆 。
“散文天地中有一现象值得玩味,即散文写得较多也较好的有两种人,一是女作家,二是老头子 。女作家的感情、感觉比较细,这是她们写散文的优势 。有人说散文是老人的文体,有一定道理 。老年人阅历较多,感慨深远 。老人读的书也较多,文章有较高的文化气息,多数老人的散文可归入“学者散文” 。老年人文笔大都比较干净,不卖弄,少做作 。但是往往比较枯瘦,不滋润,少才华,这是老人文章一病 。
“小说家的散文有什么特点?我看没有什么特点 。一定要说,是有人物 。小说写人的,小说家在写散文的时候也总是要想到人 。即使是写游记,写习俗,乃至写草木虫鱼,也都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
下面我们就体会一下作者写的散文的风格特点,看他属于哪一种风格 。
二、自读课文,分析,讨论 。
按照课文由表及里的行文顺序和由简易到繁难的思维规律,让学生先阅读、分析、讨论前半篇课文的段落大意比较合理,可以逐段概括它们的要点,也可只做有代表性的段落,视时间充裕与否而定 。
(课文第五段是将“胡同”的城建特点与其文化特点挂起钩来的段落,可以选作课堂学习的起点 。通过让学生寻找最先写到“胡同文化”字样的段落等方法,帮助他们发现这一段在文章思路上的作用 。问:最先写到“胡同文化”字样的段落是哪一段?)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要使学生在自读时就能发现这些句子的价值,必须提醒他们分析段落时应该有全文意识,不能只孤立地看一段 。进一步对要点概括可以表述为:用方正的方向切割北京的大街、胡同,影响着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 。这种概括,首先是对全段思想要旨的提炼、提纯,其次也是对有关话语化繁为简的语言推敲,这比勾画关键句要来得困难 。应该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老师不要越俎代庖,同时老师还要注意掌握好宽严尺度,学生的表述,主要意思基本正确完整就可以了,不要要求过高而吓退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