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有没有?( 七 )


细玩这首词 , 也不是第一称谓 , 而是第三称谓 。有如电影 , 从“平林”、“寒山”的远镜头 , 拉到“高楼”的近景 , 复以“暝色”做特写镜头造成气氛 , 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 。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场景变换 。下片的歇拍两句 , 才以代言的方法 , 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 。而且词中的“高楼”、“玉阶” , 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 。驿舍邮亭 , 是不大会有高楼的 , 它的阶除也决不会“雕栏玉砌” , 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画栋雕梁”形容一样 。同时 , 长亭、短亭 , 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长亭 , 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 , 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能及 。何况“长亭更短亭” , 不知凡几 , 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 , 不能呈现于楼头人的眼底 。
译文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 , 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 , 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
玉石的台阶上 , 徒然侍立盼望 。那回巢的鸟儿 , 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
注释
菩萨蛮 , 唐教坊曲名 。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 。《杜阳杂编》说:“大中初 , 女蛮国入贡 , 危髻金冠 , 璎珞被体 , 号为菩萨蛮 ,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 , 文士亦往往声其 词 。”后来 , 《菩萨蛮》便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 。但据《教坊记》 载开元年间已有此曲名 。到底孰是 , 今不可考 。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
漠漠:迷蒙貌 。烟如织:暮烟浓密 。
伤心:极甚之辞 。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 。此处极言暮山之青 。
暝色:夜色 。
玉阶:玉砌的台阶 。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 。
归:一作“回” 。
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 , 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 五里设一短亭 。亭 , 《释名》卷五:亭 , 停也 , 人所停集也 。“更”一作“连” 。
创作背景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有没有?】本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 。据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 , 复不知何人所撰 。魏道辅泰见而爱之 。后至长沙 , 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 , 乃知李白所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