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读后感怎么写?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林波的著作《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 。此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上编主要介绍了作者的语用教学探索,下编主要介绍了作者的一些语用教学实践 。整本书内容丰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语言精练 。书中对教学实录的描述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读完此书,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
一、指向“语用”,坚持一课一得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位作者的学识、经历不同,所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风格各异 。教学任何一篇课文,我们都应当走近作者,走进文字,发现只属于这一课的特点 。
针对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模式化、形式化等问题,如何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呢?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两种对策 。一是关注语言,发现“这一课”的表达特点 。我们要学会发现每一课的个性,去关注每一课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表达方法,去揣摩,去习得 。二是聚焦表达,发掘资源当堂习得 。为了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有所收获,真真正正地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必须发掘最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最有利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语言的实践,从而习得方法 。
二、指向“语用”,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同生共长 。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由此可见,阅读与习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有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会贯通为一体,二者才能同生共长 。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表达,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写法,还要重视语用,在实践练习中提升表达水平 。首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的“例子”,在品析写法中优化习作技能 。例如,我们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先总后分,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等,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一次练笔,仿照文中的写法,描写一场雨、雪等 。其次,在习作课上,我们也不能丢掉一篇篇的课文 。在习作之前,可以先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例如,我们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时,习作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两篇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和两篇习作例文的写作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写作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