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师是写出来的》读后感怎么写?( 三 )


这就是教学写作的过程 。
“听君一席话 , 胜读十年书” , 丁昌桂老师对教育写作的理解实在太透彻了 , 这本书只读一遍远远不够 , 只有常读常思考 , 才会常有新感受 。
读《名教师是写出来的》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教师是写出来的》 , 对于工作26年的我来说 , 对教师工作的责任和要求也有一番领悟:关爱学生是灵魂、教书育人是职责、终身学习是要求 。当然想要完全做到这些确实需要花上很多功夫 。不长的工作经验使我体会到一股脑劲的冲不太可行 ,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自我计划和调节能力 , 否则容易毫无成就感进而迷茫 。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明确自己最需要做的事情和可能做的事情 。最近读《名教师是写出来的》有了一些感想 , 乘记忆犹新赶紧写下 。
教师要不要写作?当然 , 这里指的是教育写作 。这个问题素来双方各执一词 , 争论不休 , 且各有理由 。持肯定意见者认为 , 教师离不开写作 , 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反对者则认为 , 教师的任务是把书教好 , 而不是把论文写好 。现在的职称评审过于强调论文助长了不好的倾向 。笔者认为 , 对于这个问题 , 简单地回答“是”还是“否” , 都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要不要写作?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要选择做什么样的教师 。有人将教师分为匠师——良师——名师——大师这么几个层次 , 所谓匠师 , 就是常说的教书匠 。顾名思义 , 这样的教师就像手工作坊的师傅那样 , 年复一年 , 只会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 。手工作坊靠的是师徒相袭 , 技艺相传 。我们的确还没有听说有哪个工匠有什么“论文”流传于世 。但是 , 如果你要是想当名师哪怕是良师 , 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谓良师 , 就是教书育人 , 德艺双馨 , 在学生中有良好的形象与口碑 。至于名师 , 那就不仅需要德艺双馨 , 而且需要一定的名气 , 也就是知名度 。如果你德艺双馨 , 而且声名远播 , 那就应当属于名师的范畴了 。那么 , 名师靠什么获得?或许有人会说 , 靠评啊!的确 , 现在好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都在“打造”名师 , 实施所谓的“名师培养工程” , 有的地方甚至还在通过工程培养教育家 。教育行政通过所谓的各种“工程”来推动名师成长最后也由他们来认定所谓的名师 , 当然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但是 ,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 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工程打造出来的 , 而是靠自己生长出来的;也不是靠教育行政部门评出来的 , 而是要靠社会的认可 。不可忽视的是 , 在现代媒体社会的条件下 , 教师的成长与成名 , 不仅仅依靠自身的闭门修行 , 还要靠各种媒介的传播 。有人说 , 教育写作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的声音” 。但传播的前提是你要有“声音” , 这声音就是指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或教学主张 , 而这些正是需要通过写作来提升和传播的 。通过这种传播 , 如果你能够声名远播 , 想不当名师恐怕也不行 。要是这种名声能够穿越时空 , 走向未来 , 那就不仅是一般的名师 , 甚至成为大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