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经典读后感有感( 五 )


韩东:中短篇修改不多 。当然我一直坚持写两稿,初稿和二稿的方式和目的完全不同 。有的地方(比如开头)我会反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但不是全篇都那样 。也有的短篇半途而废了,我几乎所有的小说写完后都会感到不满意,觉得遗憾,但不会往死里去修改,甚至也很少重读 。我总是寄希望于下一篇 。还有就是,或许我正在写或者刚写完时有那么一点兴奋和得意,但也维持不了多久 。可能正是这种不满足和不满意,我才会继续下去的吧 。
李黎:你在另一个访谈里说过,这一次重返中短篇小说的写作,要穷尽这种文体 。这里的穷尽指什么?一般意义上的,依靠数量、技巧甚至风格的穷尽肯定不是你的目的 。
韩东:其实前面已说清楚了,我是一个靠不满推动的人 。数量绝不是我要解决的问题,我觉得我已经写得太多了 。这个太多,是指自己满意的不多,或者还没有到达自己满意的那个点,在进行中已经产生了那么多的“副产品” 。如果能写成一篇《公道》那样的短篇,我就满足了 。在那个基点上,多才是多,才有意义,才多一篇是一篇 。我觉得,最终我是会写出品质让自己满意的短篇小说的,可你拿这些你并不满意的作品怎么办?一将功成万骨枯,也许你写作的意义就体现在制造的这些“万骨枯”上吧,但“一将功成”即使作为某种幻觉也是必要的 。所以我特别羡慕那些好作品比例极高的作家,比如博尔赫斯和胡安·鲁尔福 。我觉得他们控制了自己的人生,作为作家就是控制了自己的写作 。但有时候又会想,即使是契诃夫前期也有那么多不上台面的小品,即使是卡夫卡,也一直是在写“习作”,即使是海明威,最终在长篇写作上也归于一种“失败”,多少会获得一些安慰 。
李黎:就读者、受众来看,中短篇小说目前处在被阅读最少的位置,在出版、获奖、评价等几乎所有方面都是靠后排列的 。所以,你在六十岁重新开始中短篇小说的写作,是不是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文学生涯后,不再过多考虑外界的一切因素?而这其中又是一个写作与世界之间关系的问题 。
韩东:我一般不会考虑这些,当然,写作四十多年也会受到时代风尚的影响 。还有一点,就是生存 。我多次说过,写作者的生存不仅指肉体生存,也包括继续写作的可能 。前者是以文为生,后者是以文养文,以文养文的生存在我这里是非常重要的 。但我也说过,或者一再告诫自己,写作者为我所说的生存努力天经地义,甚至是勇敢行为,但为发展多少是一个禁忌 。为生存而不为发展,这是我给自己划的线 。当然二者的区分是微妙的,也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比如发展了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等等 。但至少我们的目的不是那个“发展” 。说到写作和世界的关系,作家、艺术家在一定程度上都应该做一个观察者、旁观者,集中尽量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专业工作 。隐士、边缘人、落伍者、局外人等形象始终鼓舞人心,至少鼓舞我心 。而不是那些弄潮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