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怎么写?( 五 )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的人 。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会思维的学生,才有前途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已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练习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小结 。尽管每个学生的收获、体会不完全相同,但通过讨论和交流总可以受到相互启发 。由于学生亲自参加于知识的产生过程,由此对知识产生有一种亲近感,基本态度和思维能力也长久地保持,并对变化的情况有广泛的适应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载体,教师要精心设计,切忌简单重复 。要有故事性,趣味性,曲折性,能通过作业的完成,让学生步入创造性台阶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放型”题目,常常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带领学生开展讨论是个好方法,对开发学生智力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分层次教学中,对于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行之有效 。“问题”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因人而问,因人而提,讲究策略,需要谁回答就叫谁 。问题出来后,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对于好学生,要提醒他们注意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对于差学生,要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鼓励,如:“别着急,想一想再说!”“我相信你能回答好!”等循循善诱,而不能逼问或批评,以免适得其反 。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 。特别对那些数学厌学者,更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点燃数学之火 。只要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要用高师德、无私奉献精神和渊博知识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这样,也就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生命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