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会判断土壤的种类了 。
生:我知道土壤被烧过以后他的水分就被蒸发掉了 , 就会变硬了
生:土里有许多营养 , 这些营养是由烂叶子和烂草根变的 , 这需要仔细观察!
生:我知道土壤被烧过以后会变颜色 。
生:我知道说话要有一定的根据 , 不能乱说 。
生:我知道可以用一种方法来验证土是从哪里来的!
师:通过一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以后我们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就可以像今天这样 , 用各种方法来验证 。今天就上到这里 , 下课!
【教学片断评析】教学思想主导教学活动 , 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终将回到学生的身上 。"土壤交流环节"这一段的教学就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
1、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本质的特点是淡化知识目标 , 突出发展目标 。以往 , 我们制定上课的教学目标时 , 往往会搞"一刀切",即规定好几条必须学习的目标 , 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都学会、知道、了解 , 并且这也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条重要依据 。而在这节课上老师并没有强调:所有的学生必须知道土壤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得记住"土壤的主要成份"这一"经典的"科学结论 。只要求所有的学生能在这节课上能有所收获 , 能"经历一次典型意义的探究经历"(特级教师章鼎儿语) , 这就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
让学生了解"土壤里有几种主要成份"不是本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 在淡化这一知识目标的基础上 , 却又凭借这一知识的载体作用 , 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只是在获取这一知识目标的方式上作了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新的探索:以往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来自老师或同学的现成的结论 , 他们的发现和结论必须符合教科书上直接指向的知识目标 。而在本节课上学生由接受知识转变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 完全主动地建构着知识的意义 , 这就是充分利用知识的载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大家可以看到 , 学生课堂上在操作的过程中 , 潜心于自己的研究 , 积极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建构"土壤"的知识 。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不是传授者和传授 , 而是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 提供一套有结构的材料 , 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去感受、理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
2、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求把课堂学习时间充分还给学生 , 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 。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的外在体现 。在交流环节中老师轻松、随意、巧妙的讲解、点拨和引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探究氛围 ,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 激励性的话语消融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这一堂课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 在课堂上我们要心中有人、目中有人 , 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心中想的应该是学生的发展状态 , 眼中观察的应该是学生的反应 , 自己所做的应该是怎样让学生的眼睛里显出那种出自内心的满足和微笑 。而不是如何让学生记住自己设定的那几条知识目标 。因此 , 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处理方式、还是教学过程的运作等方面不能搞"齐步走",要承认孩子的差异和区别 , 要多一些弹性、多一些灵动 , 使我们的教学"放得下"、"收得拢",从而拓宽教学进程的人本空间 , 达到教学活动开放搞活、学生素质发展提高之目的 。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