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如何写?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土壤和生命》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通过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 了解土壤的常见成分 , 知道土壤里面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 , 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 由此建立土壤是一个混合物的概念;并且初步学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 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使学生愿意亲近土壤 ,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目标 。
在这一课学习之前 , 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了解 , 他们带着对土壤不同的经验来到班级:有的学生在家种植过植物;有的学生知道蚂蚁和蚯蚓生活在土壤里;还有的可能对土壤的外部特征具有一些经验 , 但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 , 学生将:分享他们的关于土壤的知识 , 预测在土壤样本中会发现什么 , 讨论预测的和观察之间的不同 , 用各种方法观察土壤 , 比较和记录观察的结果 , 将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
根据学生的经验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科学知识目标上 , 由原来的是否研究"土壤里有什么"这个问题转变为明确地研究"怎样判别几种不同的土壤"这一类的问题 , 即在用各种方法认识土壤 , 研究土壤 , 由于学生之前并没有专门学过土壤的有关知识 , 所以课题也相应地改为"土壤里有什么".以前我们认为教学就是把书上的知识点讲完 , 教材中的实验做完 , 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 ,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教材的联系 , 开放教学内容就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 使得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 , 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智力凭借 。教材应该是激发学生创新的起点 , 而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紧箍咒",这一点我们争取在这一堂课有所突破 。
在材料设计方面 , 遵循兰本达关于结构化材料设计的思想 , 选取三种典型的土壤:适合于种花的腐土 , 花圃里的水稻土 , 筑路翻上来的生土 。这些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设定的知识目标 。同时 ,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 , 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 , 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生土可以变成腐土) 。出于便于操作和开放性的原则 , 决定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 , 教师除提供材料外 , 其它不做任何指导 , 并对学生渗透一个观念 , "学科学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 老师只不过是给你们帮帮忙而已".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 要被纳入到儿童科学活动的整体中 。此外还需要为学生准备:一把挖土壤的铲子、一叠报纸(让学生铺在桌上)、抹布每四人一块、一小桶水 , 一个放大镜、三根木棒 。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