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 九 )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 。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 。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 。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 。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 。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 。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 。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对莲的喜爱)为线索;两个陪衬,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指代三种人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
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 。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 。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 。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 。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