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八 )


二、精读品析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七段,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齐声朗读 。
提问:什么叫“套板反应”?朱光潜先生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的? 明确:在写作中,一写就先联想到一些陈词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朱先生非常反感这种做法,他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死敌”“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提问:为什么“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死敌? 明确:因为“套板反应”使人安于套语滥调,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而创造的动机则要求创新,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不相容的 。提问:作者在文中提到了韩愈的一句话,“惟陈言之务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明确:“惟陈言之务去”出自《答李翊书》,意思是:“一定要舍弃那些陈腐的思想和言辞” 。惟陈言之务去,才能不致滑到套板反应,在思想情感上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
提问:既然语言跟着思想走,思想情感应是主导的,为什么反过来说“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 明确: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是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 。语言上刻意求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感情上的求新,遇事朝深一层去想 。
提问:“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这个“作”字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运用创新的思维去创新,就是匠心独运的创作 。提问:著名画家达?芬奇初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可他画了一阵子,就觉得没意思,不画了 。他的老师告诉他,在不同的光线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希望他能努力去做,达?芬奇听了之后,按老师的话去做,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大画家 。著名的短篇小说艺术大师莫泊桑初学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却告诫他,每个事物的情状的描写,最准确的只有一个词,在写作中运用了这个词,文章就最简洁 。同学们,你们能用文中朱先生所讲的道理来解释一下吗? 提示:答案不拘一格,只要能讲出道理即可 。
参考分析:这两个故事其实说明的都是观察的重要性,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 。“画蛋”的故事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多角度、全方位 。莫泊桑的故事告诉我们观察要细致、详备 。这两个故事都是和“套板反应”唱对台戏的,都力求创新 。只有通过多角度的观察,才能发现一些别人所看不见的东西,画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来 。写作上也要求观察必须细致,力争找到最恰切的词语去表达,这样,才能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简洁明了又栩栩如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