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六 )


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 。因而,文字上作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作“推敲” 。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切地使用语言文字 。文学,也称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判,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朱先生在文章结尾的谆谆教诲,对于作家的修养和创作,对于整个文学事业,其指导意义都是很大的,遵循这个教导,一个作家可以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以上内容并非标准答案,只是供教师参考,用于指导学生讨论、分析、评价 。
3.组织讨论练习题
一、二两题 。
提示:本课的练习题设计很有匠心 。第一题考查概括能力,有利于把握全文内容 。第二题让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辨析,利于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故选作课堂讨论练习,这样,既可对全文内容作一梳理,又可培养读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
练习题第一题的完成,要指导学生不要搞单纯的摘抄,要学会先“寻章摘句”,再组织整理,作出正面表述的方法 。
明确:①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不同说法有不同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②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实质就是推敲思想感情 。
③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于控制的 。既可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
④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回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
练习第二题旨在通过比较,把握不同问题的不同实质,只要能比较,能够得出看法,就可加以肯定,以下提示供参考 。
明确:朱光潜先生与马南邨所论述的对象不尽相同:朱光潜兼顾阅读、创作两方面,马南邨的观点单指阅读,如果说阅读有时只须观其大略而舍弃细枝末节的话,那创作就决不可粗枝大叶,须知炼字即炼意,即调整思想感情,最精确地表情达意 。“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这是粗读,“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是细品 。有的书只须粗读,而且有时受种种条件(如时间)的限制,也只能粗读 。但粗读并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还是要做到“会意” 。有的书必须细读,如文艺欣赏,只有咬文嚼字,涵泳品味,才能沉潜其中 。再说,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并不一定反对咬文嚼字,多数认为“未晓处且放过”,不要死抠,待一段时间可以再细读,因而,这两种读书方法和态度并不完全对立,读书究竟取何法要视对象和条件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