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杀人事件》读后感摘抄( 七 )


青稞老师曾在采访中,直言推崇“岛田流”,读他的作品,也的确容易让人联想到绫辻行人、北山猛邦等新本格作家的作品 。本书《土楼杀人事件》中的“客家土楼”,很有我们本土的文化特色,当然也是为了诡计而存在的“馆” 。
本书正文之后,竟然还附了一篇解说文章,分析了青稞老师的作品风格和创作变化,详尽且深入 。故对此方面不再赘述,浅谈一下本部作品本身 。
本书开篇第一章,有关于咖啡的一段推理 。在推理小说中,一些类似日常推理的“小试牛刀”很常见 。但这里我认为作者可以处理得更好一些 。
推理的线索对读者并不公平,当然,线索公平也并非什么必要条件,但如果能以讲述者“华生”的视角,事先把咖啡店的“推理主题”、“广告牌”等信息共享给读者,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
类似的的地方还有,在凶案发生之后,通过“左撇子”排除黄教授嫌疑的这一点,同样可以通过一些线索给读者加以暗示 。
对于这些无关核心诡计的推理,处理得当很是能锦上添花 。
进入正题后,情节推进比较平淡,是属于需要读者主动耐住性子读下去的类型 。行文至约40%处才开始发生命案 。案件发生后,行文则开始推进迅速,直奔诡计和解谜而去 。
首先在“动机”方面,微微吐槽一下 。
本书明显立足现实,并不涉及超自然力量 。那么沈家一直生男孩儿、温家一直生女孩儿,这种“龙生龙、凤生凤”的设定,明显是有“问题”的 。再结合两家父母都坚决反对书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交往,作者用“他们都露出来一种像是见到鬼的表情”来形容,其中“见到鬼”还加了强调符 。真的很难想到是什么原因吗?
因此发生案件之前,Whydunit(动机)的阅读体验直线下降 。
在诡计方面,本书涉及到三个“密室”:多重密室、密室消失、泥地密室(雪地密室的变形) 。
三个密室都属于“机械密室” 。相较于“心理密室”,本土的推理作家似乎更偏爱“机械密室” 。
按照“解谜”的顺序,先说泥地密室 。
死者缢死的那棵“奇怪”的树,和土楼存在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诡计 。
诡计手法,很反常识,的确出乎意料 。
但泥地密室被解开后,涉及到一个对部分读者来说很尴尬的问题:嫌疑人已经被缩小到了两个人身上 。
而这一点作者并未提及 。能制造泥地密室的凶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年纪不大且身体素质不差;第二,受过高中或以上的教育;第三,在“多重密室”的案件中,土楼出口处沈家老太太愿意“包庇”凶手,这里还要再结合前面吐槽过的“动机”一同考虑 。